「老老實實,背後有沒有人指示你?」警察質疑著犯人。
他做了一個手勢。
「那是誰呀?叫甚麼名字?」警察不耐煩地查問。
他又做了同一個手勢。
「算了算了。你家中有甚麼人?」警察問道。
他一頭無緒。
他,是一個聾人。
你可能覺得這個犯人有心刁難警方,刻意不說同黨名字,又不願理解問題。不過,香港手語協會幹事王繼鋒笑說,聾人不是不想和警方合作。而是聾人表達名字時,會自創一個手勢。因此,別人問起,腦中也只有該人樣子和代表的手勢,不會知道姓甚名誰。同時身為手語傳譯員的他,曾在法庭,幫律師翻譯問題,向聾人查問家中有甚麼人,卻發現很多聾人也不明白。只有把問題換成「你家中有沒有爸爸?媽媽?兄弟姐妹?」,他們才能答到爸爸一個,媽媽一個……因為手語是具引導性的,問題很少是開放模式。
手語背後是圖像,說話背後是文字。誤會,源於我們強行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手語、去理解聾人。王繼鋒指出,「手語最高的境界是沒有文字。」聾人看到事物的特徵後,便會聯想到相關的手勢,配合表情、動作,表達出來。強行用文字的邏輯去理解手語,我們永遠也進入不了他們的世界。
Edited by CLASSES